平阴县锦尚小学:以“实践+公益+育人”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29 09:4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廉德忠 A+A-
-分享-

  “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一首经典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回荡在平阴县榆山街道中心敬老院的上空,小小的庭院顿时暖意融融。

  日前,平阴县锦尚小学70多名“红领巾”正忙碌地搬运米面油、水果和糕点。当学生代表将印有小红花的爱心物资递到敬老院老人手中时,李奶奶轻轻摸了摸孩子胸前的红领巾说:“这花儿真好看,和你们一样好。”

  这个链接校园与社区的爱心故事始于该校的一场校园义卖,也是学校探索实施了三年的“实践+公益+育人”新图景。

  爱心涌动:校园义卖的热闹图景

  “走过、路过别错过,纯手工编织的发簪限量发售!”今年义卖日上午,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在四年级(1)班的“彩虹驿站”摊位前,学生举着自制的广告牌卖力地吆喝。摊位上,图书、文具、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件商品都贴着学生手写的“爱心价签”。不远处,“阳光小铺”的“金牌销售”孟珂鑫正向“顾客”展示班级特色——用废旧布料缝制的环保布袋。有的学生则“走街串巷”,举着手绘广告牌穿梭揽客:“买书送书签,知识和爱心双丰收!”

  据悉,学校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学雷锋校园义卖日”。今年的义卖活动增设了“岗位竞聘”环节。学生通过提交申请、模拟面试等环节,可以竞争多个岗位。“这是我们第三次开展义卖活动,孩子们越来越有经验。”家委会代表郭振梅指着账本介绍,“本次共设13个摊位,募集善款比去年增长了近30%。”活动结束时,各班“会计”在家长的协助下将收入装入扎着红丝带的爱心箱。四年级学生周雨硕盯着箱子郑重地说:“这里面装的不是钱,是大家的爱心。”

  德育深耕:雷锋精神在校园里生根

  “当孩子把赚到的第一枚硬币投进爱心箱时,他真正懂得了‘给予’的分量。”家长代表张芳在捐赠仪式上分享道。她的孩子小雨曾是个“小霸王”,如今却在义卖活动中主动将最心爱的毛绒玩具捐出。“妈妈,我想让敬老院的爷爷也有玩具陪着。”孩子的转变让她既惊喜又感动。

  “这种成长并非偶然。小红花义卖不是一场活动,而是一堂行走的德育课。”校长王霞指着教学楼走廊里“学雷锋主题月”的展板说。展板上,往届义卖照片与学生感悟交织成爱心图谱,如“我用卖玩具的钱帮助了老爷爷”“原来,分享也能这么快乐”……

  这种“实践+公益”的育人模式已深度融入“五育”体系。在劳动课上,学生制作义卖手工艺品;道德与法治课上,师生共研《雷锋日记》;数学教师设计“义卖账目统计”实践作业;美术社团开展“爱心海报设计大赛”。

  “德育不能停留在说教,必须让学生在行动中有所感悟。”学校德育主任石静文展示“爱心成长档案”:每名参与义卖的学生都需完成《我的公益日记》,记录从筹备到捐赠的全过程。六年级学生刘易佳在日记里写道:“当老奶奶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时,我突然明白了校长说的‘向善的种子’是什么意思。”

  让德育跳出说教,在真实情境中滋养心灵。三年来,学校通过义卖捐赠累计帮扶困难群众100多人,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

  双向赋能:家校社共筑爱心联盟

  活动背后,是一张由学校、家庭、社区编织的育人网络。义卖前夜,家长刘波带着女儿清点义卖品至深夜。“孩子把自己最爱的绘本都捐了,说‘老爷爷、老奶奶更需要’。”在家校沟通会上,刘波感慨道,“这种活动让孩子懂得了‘付出比索取更快乐’的道理。”

  对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家委会全程参与善款监督,社区提供敬老院对接支持,街道社区将学生义卖故事制成展板巡回展览。“教育不是孤岛。当学校打开围墙以后,社会就成了最生动的课堂。”团县委副书记翟嫣然评价道。

  据悉,该校正逐步将“爱心义卖捐赠”实践活动打造成立德树人的亮点工程,真正实现义卖和捐赠的完美闭环,让一朵朵小红花绽放在县域内的每个角落。未来,学校将尝试与兄弟学校结对,开展“跨校联谊云义卖”。

作者:廉德忠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把思政课讲到学生的心坎里

 近日,在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四年级(3)班,当天上第一节课的语文教师高菲用5分钟的时间,结合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与学 ...

04-01 08: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发展数学思维!临沂五小盛能湖校区举办第四届数学节

3月10日,临沂第五实验小学盛能湖校区数学节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

04-01 09:48临沂第五实验小学

淄博市周村区大姜小学开展“保护水资源”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为了唤醒孩子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提升参与环保的积极性,近日,淄博市周村区大姜小学五年级的48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 ...

04-01 15:12淄博市周村区大姜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