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课怎么上更有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59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公众号作者:袁琳、吴维煊 A+A-
-分享-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道出了早晨对一天的重要性。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早读则是开启知识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很多中小学将早读课写入课程表,学生的每日学习生活都是从早读课开始的。清晨的早读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脑力,通过早读的刺激,可以让他们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为一天的课堂学习做好预热和缓冲。

  早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早读课,实现高效利用呢?

  早读课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就像老师为学生烹饪的“早餐”,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正如人们明白早餐有多么重要,却常常因时间精力有限匆匆对付两口一样,半个小时左右的早读常常被敷衍了事,甚至一些学生把早读时间用来补作业,实在是本末倒置。

  不必说早读能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一天的精气神,单是在培养学生语感、表达能力及阅读习惯上,早读就有无穷的妙处。

  为了让早读课秩序井然,早读课常常都是读语文或英语课文,经常采用课代表领读、全班集体跟读的方式读老师规定的素材,部分学校还将早读课纪律纳入一日常规管理中,朗读整齐、声音洪亮的班级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检查成绩。

  偶尔进行一次集体朗读,能明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若长年累月以集体朗读的方式上早读课,一些问题就会愈发凸显:长期固定的朗读素材、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部分学生只是将书本中的文字变成了洪亮的声音,但却未能入脑入心。为了让早读课成为对每个学生都有用的课,应着重挖掘早读课的内涵,充分释放早读课的活力。

  早读课最大的特点是“读”,而且应该是大声地读。如果同学们都不声不响地自己看书,就会把早读课上成“早自习”。尤其是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非常看重语感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做语病题时,能够一下子就判定某个句子有语病,原因就是他们的语感非常好。而语感的获得,主要来自朗读。

  早读课就是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的课,熟读成诵是古人读书的不二法门。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肆无忌惮”地大声朗读,这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从而在朗读中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与内涵,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功效。

  早读素材的选用也十分关键。以语文科目为例,教材的选文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可作为早读的重点。为了适应考试作文要求,老师可以印发一些美文和作文素材,让学生进行诵读。也可以读教材课后推荐文章,沟通课内外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还可以放手让学生找朗读素材,提高他们的朗读积极性。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是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他强调了读书时专注力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投入,让学生钻进文本中,用思想去阅读,才能实现阅读的目的,真正掌握知识。

  教师应指导学生锻炼“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能力,在读书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用思想与文字内容进行深度互动,实现“钻进去把书读厚,跳出来把书读薄”的理想状态。

  如何将早读课的价值最大化,还需在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生制宜中积极探索。

  老师可以培养班级领读员,不必一直固定人选,每一个到校早、坐姿端、读音准的孩子都可以是当天的“领读员”。当他们背负了责任与荣誉,就会充分发挥自身“领头羊”作用,不仅自己专心致志,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今日我领读”的机制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晨光中的主角。

  学生读书时,老师可以进行流动式辅导,穿梭于学生之间,对于发音不准者,轻声示范口型;对于背诵困难户,传授背书“秘籍”等。这种动态的指导能确保每个同学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读”是方法,将知识内化于心、融会贯通才是目的。在规定时间结束后即时检查反馈,当这种方法成为早读的习惯,学生在期待展示的适当兴奋和面临考查的适度压力下,会有更高效的学习收获。

  早读虽看似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环节,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早读抓好,让学生在每一个清晨都能充分利用时间,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得更远,在学习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长与进步。

  校园的琅琅书声是学校的无限生机,是少年的蓬勃朝气。早读课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师生共同编织的语言盛宴。当我们用智慧点燃每个清晨,那些跳跃在晨光里的文字,就会化作滋养生命的甘露,见证无数思想的嫩芽破土而出。

作者:袁琳、吴维煊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基于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探究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接触的重要学科之一,承载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培养情感的重要使命。它不仅仅关乎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传 ...

04-08 10:0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民俗文化在成长课程中落地生根

民俗文化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给人一种独特的感知和体验。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 ...

04-08 10:1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所谓思辨性阅读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可以运用批判的态度进入理性分析状态,展现自我反思结果的能力。

04-08 14: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