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青岛 > 正文
青岛市全域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开创“幼有优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09 08:57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A+A-
-分享-

  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契机,坚持政策保障提效、保育教育提质、资源供给提量,着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政策保障提效,提升普惠发展水平。制定《青岛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土地划拨、无偿代建的配套园建设模式,明确配套园与居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等“六同步”原则。主动适应人口变化趋势影响,在城市更新和人口流入的重点区域加强幼儿园设点布局,有序推进薄弱园撤并,科学调整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扩增公办普惠学位,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通过“一长多园”模式将新园举办为优质公办园分园,鼓励区(市)通过回租回购民办园、政府购买学位等方式增加公办学位资源,支持国有企业办园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级管理制度,按照评价等级确定政府补助标准,及时拨付生均定额补助资金,有效提升办园积极性。近三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211所,新增公办学位5.6万个。实施“长幼随学”政策,让同一家庭多孩同时在同一幼儿园入园,惠及幼儿2000余人。建立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领导包片推进制度,强化督导检查,打造“督导一点通”信息化平台,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行数据实时采集,赋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学前教育蓬勃发展注入动力。

  坚持保育教育提质,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持续推进联盟办园改革,发挥优质园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优质公办园办分园、合作办园、镇域一体化办园、发展共同体等多元联盟模式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市级层面组建了12个实验项目园联盟和15个跨区域城乡联盟,促进理念、人员、资金、管理等要素在园所间流动。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布局幼儿园名师名园长、骨干教师、新教师梯队发展,畅通教师发展通道,省、市两级名师名园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达到700人。建立联盟内互评、区级全面评、市级抽评的三级评价体系,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及时摘牌降类,巩固优质园创建成效。强化督导考核激励,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核心指标纳入区(市)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建立区(市)年度学前教育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公示制度,每年对公办率、优质率等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公示。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学前专干、教研部门学前教研员、幼儿园资深业务园长、高校学前教育专家等组成的学前教育督学队伍,以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和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强课程建设、游戏活动、幼小衔接研究实践,推动实施科学保教,着力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

  坚持资源供给提量,助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教育经费,近三年市级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及国家转移支付资金共2.8亿元,对各区(市)开办公办园、创建优质园、改造农村园、提升保教质量等进行精准支持。连续三年将农村薄弱园改造纳入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区两级累计投入6934万元,完成改造农村薄弱园183所,显著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扎实推进幼儿园创优,按照省级示范园8万元、省级一类园5万元的标准,对新创建的优质园进行市级财政奖补,将优质园创建与公办园收费、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挂钩,激发幼儿园提质创优内在动力。积极推进公益服务扩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托班,对符合条件的托育服务给予保育费补助和生均经费补助,完成全市283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备案,满足部分家庭托育服务需求。搭建学前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市、区、幼儿园三级培训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山东出台首部系统性孤独症教育地方指导文件

4月2日,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教育宣传活动上发布了《青岛市孤独症教育教学指导手册(试行)》(以下 ...

04-03 16:50中国教育新闻网

青岛多学科团队联合开展孤独症日公益行动

本次活动由省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学术英语系党支部与青岛大学附属 ...

04-08 10:0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青岛市全域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开创“幼有优育”新路径

青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 ...

04-09 08:57山东省教育厅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