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枣庄 > 正文
接续跑好育人“接力棒”——枣庄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14 15:0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A+A-
-分享-

  在运河支队记忆馆,参加研学的枣庄市实验学校学生深入挖掘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纪念碑上那些持枪冲杀的游击队战士铸铜群雕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学生,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革命的洗礼;在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三五成群的枣庄学院学生聚集在此探讨着,奔腾不息的河水仿佛向他们讲述着台儿庄的悠久历史……连日来,随着天气转暖,枣庄市各学校的学生有点儿“忙”。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穿梭于市内各教育基地,探寻红色足迹,感受历史的魅力。

  “我们将思政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等教育场所,让学生通过听报告、参与志愿服务、课外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道德和法治素养,增长知识才干,厚植家国情怀。”枣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说,学校的思政课形式越来越丰富,构建起从小学到大学,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长期以来,由于学段间、课程间的内容简单重复,大中小学思政课理念衔接不足,导致一些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只顾守着自己的“三分地”教学。“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接续跑好育人‘接力棒’,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无缝衔接工作,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课题。”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卫介绍,全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首批遴选了35所联盟学校,集聚各学校的骨干力量,打破学段壁垒,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思政育人体系。

  各联盟学校按照《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等方式,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围绕《实施方案》,一项项举措在枣庄市落地:全市形成“市区推动、学校联动、家校促动”工作机制,构建起统筹协调、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开发枣庄地域特色课程及校本课程,评选“大思政课”精品课例,打造100节“大思政课”精品课例……

  提高学生“抬头率”

  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抱犊崮山区的八路军115师、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这些丰厚的本地红色资源“富矿”,犹如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成为鲜活的思政红色教材。

  为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生动,让学生愿意“抬头”聆听,枣庄市注重在“料足味鲜”上下功夫,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一方面,深挖本地红色思政资源,构建起特色读本、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三位一体”的地方教学资源体系。另一方面,在全市开展“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经典路线评选活动,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开讲。这是枣庄第三十九中学师生现场教学。思政课教师赵鸿灏查阅了大量台儿庄大战资料,专门向有经验的讲解员请教专业知识和讲课技巧,将一些战斗情节融入解说词中,让人物活起来、展品动起来。“通过此次研学,我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挨打。”学生张伟表示。

  打造“大资源”平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相结合,更加有效调动各方面思政要素,打造结构优化、层次衔接的“大资源”平台,才能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学习通道,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立德树人工作才会更有力、更持久。

  为此,该市依托校外教育空间,在全市打造40个“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各高校也主动开放实验室、文化场馆等实体资源,并配有大学生志愿者,以讲解政策、科普知识、演示服务等形式,让前来学习的中小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形成资源循环共享的新机制。

  得益于枣庄学院提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峄城区青檀中学学生王鹏日前走进“VR+红色教育体系”“VR+国防军事教育体系”等实践基地研学。在这里,戴上VR眼镜,可以去虚拟仿真实验室如身临其境般重走长征路、参加开国大典。沉浸式、体验式、全媒体的形式既打破了传统红色教育的空间限制,又增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参与性。

作者:胡乐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舌尖安全”守护师生幸福 ——枣庄市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日前,枣庄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的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04-07 09:3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接续跑好育人“接力棒”——枣庄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纪实

 在运河支队记忆馆,参加研学的枣庄市实验学校学生深入挖掘运河支队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04-14 15:0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滕州市滨湖镇联区:探索多元化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滕州市滨湖镇联区各学校围绕 ...

04-21 14:3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